围观!看中铁二十一局五公司如何利用数字化助力企业成本管控

  • # 信息化
  • # 数字化

“当前社会正处于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信息化已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其代表着先进生产力。”

640.webp


“当前社会正处于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信息化已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其代表着先进生产力。”


在此背景下,施工企业采用传统的粗放式管理已经很难生存,数字化转型需求激增。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公司的副总经理王宁昌在施工企业学术研讨会上对实现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以及目前公司重要举措和成效进行了讨论。


王宁昌


一级建造师  

高级工程师  

中铁二十一局五公司副总经理



1 数字化工程管理的需求与重要性


公路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工程造价管理也越来越严格,同业竞争趋向白热化。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第五公司(以下简称“第五公司”)目前涉及工程板块有铁路、公路、市政、房建、水利、水电、城市轨道、煤矿剥离等,足迹遍布西北、西南、华北、华东等地区。板块之多,范围之广,对管理人员素质、业务水平要求极高,对企业的管理难度极大。

若一个企业集中精力去管理一个项目,则比较容易,也不会出现大的管理漏洞,但同时管理多个项目,则管理难度便可想而知。


顺应时代潮流,合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提高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实现企业高质量快速发展。这将是企业发展未来必走之路。


2 数字化工程管理的探索与应用


第五公司围绕数字化管理进行了如下举措:


1. 制度体系的建设保障精细化管理


在当前市场深化改革的形势下,加强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已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第五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改革发展需要,开展了整章建制活动,进一步完善了制度体系的建设,如在工程量管理方面分别更新了《工程项目验工计价管理办法》、《合同外开支管理办法》、《成本管控信息化系统应用管理办法》。


2. 标准化手册助推精细化管理


为进一步全面推广标准化管理,推进公司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进而实现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的项目精细化管理之路,践行用“品牌保市场”的经营理念,第五公司在借鉴以往各类工程项目安全文明标准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项目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下发了«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手册»,该手册的制定规范了各项目临建施工的标准化,有效的控制了临建成本支出。


3. 五量”控制提高企业精细化管控能力


第五公司始终坚持工程量的管理是控制成本的源头。


第五公司在项目上场1个月内即下达项目前期策划方案,重点对清单量图纸量进行复核,在修正施工图数量后,掌握对上清单量及实际图纸量之间的差异,工程公司在编制责任预算时,结合现场再次对图纸数量进行复核,可以优化的进行优化,最终形成责任预算量责任预算量是项目控制工程数量的最高限值;项目部对责任预算数量通过施工方案的再次优化或现场实测后形成二次分解量。


责任预算量与施工图量之间的差异由工程公司掌握,责任预算量与二次分解量之间的差异由项目部掌握,由工程公司对其进行考核,二次分解量与实际完成量之间的差异由现场作业队掌握,由项目部对其进行考核,由此形成完整的工程量控制链条。



如第五公司某项目通过制定的工程数量管理办法,施工过程中节余了部分工程数量,如路基土石方节余约5%,附属工程浆砌片石节余约5%,绿化工程节余约10%,同时项目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条件,对下分包时合理约定土石界定,最终由设计的土石比4:6,实现对下分包最终计量土石比为5:5。


通过一系列工程数量控制措施,促使施工企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管理”转变,同时也使项目的各种权利和义务也在责任预算成本的控制体系下运行,规避了随意性、消弱了特权,强调了利益与责任并重,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盈利能力。


4. 过程成本管理考核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第五公司为进一步规范各项目的成本管理行为,强化各单位的成本管理责任,提升各单位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各单位的全过程成本管理,保障各单位的预期经济效益。


公司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综合大检查活动,重点对开源节流、技术管理、制度管理、安全质量管理、信息管理、机构管理、工作作风和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检查。如开源节流方面检查的内容有验工计价、合同外开支、施工间接费用支出、工程材料管理及利用等。在这里仅对工程量管理方面作简要介绍。


_


举例

全过程工程量管理

_


项目在对分包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时,公司要求严禁将图纸数量或路基土石方调配表直接交由分包队伍,土石方工程要求与分包队伍共同测定现场实测的断面图,并签字确认;

_


要求在验工时必须附相应的计算过程和影像资料;

_


要求及时按建名建立分包计量台账,每月召开的经济活动分析中必须包括工程量的节超分析和材料数量的节超分析等内容;

在完成合同所有工作内容后,要及时进行结算,结算时必须再次核对已完工程量和材料节超,同时要求项目将结算资料报公司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办理结算。


工程公司对日常过程成本管控的介入,极大的避免了以往乱计价、乱补偿的现象,从过程即得到控制。


5. 信息化系统促使企业管理数字化


成本分块、量价分控、单元考核、过程兑现为理念,以优化管理为基础,以成本管控为核心,实现基础数据自动采集、数据统计自动分析、数据关系自动处理、数据来源自动集成,实现项目、企业提质、增效、开源、节流、四个方面的巨大价值。


对于项目应用层:

建设符合项目实际业务需求的工具型系统满足岗位的专业性需求,以提质提效为目标;


建设项目决策分析系统自动采集各类业务数据,满足项目决策层、管理层对数据分析的需求。提高效率、解放项目管理人员繁忙重复的工作,统一业务标准,规范业务、确保公司管理制度的执行。

对于企业应用层

建设符合各业务部门管理需求的管理型系统;


建设企业决策分析系统自动采集项目发生的数据,满足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对数据分析的及时性、准确性、可追溯等需求。

实现企业到项目一站式解决:

解决成本数据全面性及核心指标动态监控,项目部采用专业化工具,提升项目一线岗位人员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区块化成本核算,精细化成本管控,即量价分控、成本分块、单元考核、过程兑现。


3 数字化工程管理的成效与经验


1. 经济效果


第五公司经过近两年不断的开展提质增效,加强管理,施工效益得到明细提升。


2. 提高职工成本意识、主动创效


全员发力、全员创效,统一思想,凝聚精神合力,上下同心、步调一致,避免“上面热、中间温、下面冷”,充分调动项目全员主动性创效意识,真正做到问题大家摆、办法大家想,要汇聚全员智慧和创造力。俯下身子,才能听到大地的声音;广开言路,才能凝聚全员力量。提质增效措施的落脚点在施工现场,提质增效的办法也蕴藏在广大员工心中。现场员工的创新创效“金点子”、节支降本“绝活儿”汇聚成智慧宝库,成为全员创效的源头活水。让全员建言献策有落点,确定监督落实的责任主体,并根据实施效果给予必要的奖励,形成建言有渠道、方案能落实、效果有激励的考核。


3. 工程项目有体系、有制度的开展全过程成本管控


第五公司自成本管理实验室成立以来,成立了责任人成本管理实验室领导小组,形成了责权利明确的管理体系,从项目前期至项目结束,提出了全方面、全过程、全链条成本控制方法,具有可复制性、可操作性、可推广性,为项目过程成本管控开拓了新思路。


4. 成本管理标准化的广泛应用


通过建立成本管理标准化体系,成本管理从较为粗放的经验管理向制度化、精细化迈进,实现管理制度化、工作程序化、流程标准化;同时,成本管理职能从审批向管理转变,从事后监督向全过程控制转变、从人为操作向信息化程序化管理转变。


实施成本标准化管理,各部门逐步转变认识,主动参与到项目管理各环节的降本增效中,全体员工的成本参与意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达到了“全员参与. 全员改善、全员提升”的效果。标准化体系搭建后,管理人员工作行为更加规范。标准化工作要求在进行日常工作处理时,严格按制定的标准化进行操作,通过明确职能和标准,提高成本管理效率。


5. 数字化助力企业成本管控精细化、实现管理经验可复制


通过引进信息化智能系统,将成本管理标准化的理念、先进经验化虚为实,落实到项目日常工作中,覆盖从项目开工阶段的算量、对量的工程数量、施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进度、对下计量、物资、设备以及经济管理等项目核心业务。

经项目应用实践后的效果


1.工程数量管理系统实现算量规范化、提质提效的作用。4人15天完成15个亿规模的算量和对量工作,算量效率提升6倍,算量准确率提升90%,算量结果数据可用于施工过程中材料需用计划、钢筋加工计划、混凝土用料计划、分包现场验工、成本节超分析等环节,减少过程重复算量。

2.生产进度管理系统采用云应用+手机APP的方式采集现场生产信息,实现施工记录专业化、进度计划管控实时化、进度货币化、进度可视化。进度统计效率提升80%,解决因施工记录不及时、不准确影响成本核算、分析原始数据真实、完整、准确的问题。

3.分包计量系统规范分包验工计量过程,实现分包日清月结、减少了大量重复计算、验工部位统计不实、分包材料节超奖罚不及时、过程中漏计、超计等问题,分包计量数据自动推送给经济活动分析系统使用。

4.经济管理系统自动采集现场生产信息、统一核算口径与规则、细化管控粒度、固化经济活动分析指标,实现成本精细管理。将成本核算维度、粒度、规则内化于系统,保证数据的质量;成本核算数据全部在线化处理,以采集数据方式为主,不仅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且工作效率提升明显,以往经济活动分析的手工统计需要20多天,现在通过系统自动统计+手动微调的方式4-5天可以完成同等工作量,提升效率5倍以上;成本分析的拓展性得到巨大提升,实现成本分块、量价分离,为成本考核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依据。


4 数字化工程管理的未来与期望


无论是企业的制度体系、标准化手册还是数字化建设,都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和提高项目成本控制的方式和方法,持续不断的迭代完善制度体系、标准化手册;


坚持推进数字化应用进程,持续更新各类项目工具系统,保持系统的先进性、适用性,提高项目的运作效率。


未来,企业可充分借助数字化手段规进一步规范管理,提高项目的盈利能力,从而让企业的成本管控能力更上一层楼,增强企业发展韧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联系我们,梦诚科技为您提供工程数量贯通管理数字化服务